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公司业绩 新闻中心 在线订购 联系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蒙古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7-12 浏览次数:3562次

  蒙古包的影响

  折叠文明标志

  许多世纪以来,蒙古包便是这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物。正如丹麦闻名探险家亨宁·哈士伦所说:"蒙古包崇高的火焰是家庭与部落日子的中心。传统便是在这里发作的。那些围绕在蒙古包周围的,有着部落最陈旧和基本特征的语言和气氛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成为沟通古与今的桥梁。"

  折叠文学著作

  在历史上,许多东西方旅行家、探险家、学者在他们的著作里写到蒙古包。鲁不鲁乞,法国人,1252年受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差遣,出使蒙古帝国,写出《东行记》。《东行记》载:"他们把这些帐幕做得如此之大,致使有时可达三十英尺宽。因为我有一次量一辆车在地上留下的两道轮迹之间的宽度,为二十英尺。我早年数过,有一辆车用二十二匹牛拉一座帐篷……"据宋朝彭大雅、徐霆所著《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边罘思,能够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立刻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行卷舒,车上载行。"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穹庐便是蒙古包。明朝肖大亨的《北虏风俗》、清代张穆的《蒙古游牧记》,还有十三世纪中叶约翰·普兰诺·嘉宾尼、威廉·鲁布鲁克等人的旅行记以及《马可·波罗行记》等,这些著作中都对蒙古包有浮光掠影般的描绘。如在《马可·波罗行记》里说蒙古包是木杆和毛毡制作的圆状房子。能够折叠,迁移时叠成一捆拉在四轮车上,搭盖时总是把门朝南等。

  研讨专著

  进入近代,国际上对蒙古包的研讨比较活泼。我国人类学家吴文藻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锡林郭勒盟调查蒙古包并宣告调查陈述《蒙古包》,他在陈述中写道:"蒙古包是蒙古族员物质文明中最显着的特征。能够说,理解了蒙古包的全部,便是理解了一般蒙古族员的现实日子。"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蒙古包在游牧人日子中占有的重要方位。当代的学者,如内蒙古的嘎林达尔,蒙古国的麦达尔、达力苏荣、沙日布道尔吉等均出书了研讨蒙古包的专著,其间麦达尔、达力苏荣合著的《蒙古包》一书结合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蒙古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讨。学者郭雨桥编撰的《细说蒙古包》,为我国最详备的蒙古包专著。


相关推荐

© 正蓝旗金莲川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13674897774

蒙ICP备17005877号-2 技术支持国风网络

蒙公网安备蒙公网安备15253002000005号

正蓝旗金莲川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13674897774
网址:www.nmmgb.cn
公司地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
Copyright © 2017 正蓝旗金莲川蒙古包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7005877号-2 蒙公网安备 蒙公网安备15253002000005号 电子营业执照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   

蒙古包 蒙古包帐篷 毡房 豪华蒙古包 大型蒙古包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