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知识
公元七世纪前,蒙古人的住宅是皮棚。那时有相当多的蒙古人以狩猎为首要营生手段,他们把猎获的野兽皮剥下来,掩盖在木头支起的架子上作为住宅。到公元八世纪以后,蒙古人逐步脱离皮棚,住进了毡包。《蒙古秘史》中称“斡鲁格台儿”或称“失勒帖速台格儿”,意思是有天窗的房子和有编壁的房子,都是指蒙古包而言,我国汉文古籍称穹庐、毡帐,也叫帐幕。
在现代蒙古语,编壁“失勒贴速”为“哈那”一词所替代,“格尔”这个词泛指全部房子;“斡鲁格”一词则专指蒙古包天窗的毡帘。有趣是,蒙古语称地穴为“斡鲁格”,由此人们不无理由地认为,蒙古包是由古代游猎民的皮棚或地窝堡开展而来的。
蒙古族的住宅被成为“蒙古包”是在我国满族和蒙古族触摸频繁以后。满语称家为“博”,故满族把蒙古人的房子称为“蒙古博”,博和包谐音,于是用汉字表达时,取其音和形,写作“蒙古包”。现在咱们所见到的蒙古包,是蒙古民族传统住宅。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家。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能够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便是能够就地取材,就地制作,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运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常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寓居和运用。
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气不只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习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寓居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蒙古包是圆形的,由条木椽子,网状编壁(即哈那),圆形天窗和门的构成,外面盖上毡子,再用鬃毛绳或皮绳子加固而成。蒙古包编壁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掀开通风,冬季放下来保暖。蒙古包的巨细规格,是由每顶包所用哈那的数量多少决议的。一般分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二个哈那的蒙古包。便是同一个类型的蒙古包也分大中小三个规格。如果是五个哈那的蒙古包,大型的就比小型的多十根椽子。在这些蒙古包中,牧民一般都喜爱住五、六个哈那的蒙古包。
搭盖蒙古包有严格的次序。首要铺好地盘,然后依次依照下列顺序进行:竖立包门,支撑哈那,系内围带,支撑木圆顶、安插椽子,铺盖内层毡,围哈那毡,包顶衬毡,掩盖包顶套毡,系外围腰带,围哈那底部围毡,最后用绳索围紧加固,便是一顶浑然一体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内部中央为饮食和取暖的炉灶,烟囱从天窗出去。炉灶周围铺上毛毡,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要铺上地毯。进门正面及西面为家中首要成员起居处,东面一般是后辈的座位及寝所。包内还依据室内的面积、形状和高低一级不同状况,摆设适合的箱子、框子、桌椅和板架等家具。这些家具上均饰以美丽的民族图画花纹,构图丰满正经,色彩明快凝练,极富民族特色。蒙古族对花纹图画的用色也有自己的考究。比如,他们喜爱红、色、蓝、白色彩,因为红色标志生活快乐和圆满;黄色是金子的色彩,标志爱情、理想和期望;蓝色是天空的色彩,标志永恒的安宁,真挚和善良;白色则表示纯真、安全等等。
依照传统习气,草原牧民的作息时刻,一般是依据从蒙古包天窗射进来的阳光的影子来判断确定。据专家研讨,面向东南方向搭盖的四个哈那的蒙古包,门楣上有四根椽子共有六十根椽子,两个椽子之间形成的角度为六度,恰好与现代钟表的时刻刻度表完全符合。这不只阐明在生活实践中掌握了几何学原理的蒙古手工艺者的高超技艺,一起也阐明这些能工巧匠已将天文学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跟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开展,以及我国各族人民之间交往的增多,蒙古族的住宅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事种植业的蒙古族农人住宅,早已是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房子。在草原牧区,跟着定居点的建设日益开展,砖木结构的房子也日益增多。更可喜的是民族传统住宅蒙古包,给现代建筑艺术以重大影响。比如,伊克昭盟成吉思汗陵园,呼和浩特民族艺术厅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等建筑物,便是现代建筑艺术应用蒙古包造型的成功之作。它已成为民族建筑艺术中的首要建筑方式之一,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筑艺术增添了富有魅力的民族色彩。
蒙古包 蒙古包帐篷 毡房 豪华蒙古包 大型蒙古包